件高古玉,不过老板开价后,最低的都是六位数朝上走,而他并不了解它们真正的市场价值,也就放弃了。
拿起一个圆形笔筒,它的数据和材质就出现在脑海里。
这只笔筒外高31.8公分,内高28.8公分,外径22公分,内径20.6公分。
笔筒外壁以浅浮雕手法雕刻有八仙过海,包浆厚重,线条流畅,人物栩栩如生,杨潞飞知道这是名家之作,提示竟然是:明朱由校制八仙过海笔筒,材质为海南黄花梨。
明熹宗朱由校是大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,十六岁继位,二十三岁驾崩,在位仅七年。
在野史里,他被描述为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,其实不然,在他执政的年代,党争激烈,阉祸横行,年纪轻轻的朱由校那有这个拨乱反正的决心和能力。
有一句话叫生不逢时,其实用在古代的皇帝身上也合适。
野史里只记载他工匠活做得漂亮,还有不少创新之举,其实他的雕工其实也不错,而且有一群当时的木雕大师作为保障。
店主开价五十万,杨潞飞一路杀价,最终以十八点八万元的价格成交,双方各取所需。
杨潞飞手里拿着简单包装的笔筒,走进了下一家,一个叫做瓷器轩的店铺。
“老板,你不讲诚信,必须给我们退款!”
收银台前,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伙正在气愤的看着老板和他的伙计,大身斥责着他们。
“这位先生,古玩行里有售出不找后账的规矩,那能说退就退呢!”
杨潞飞也不是古玩行里的人,但不找后账的规矩是知道的,不过对方是外国友人,他未必知道啊!
“你的店员说这就是元青花,我请专家看过了,根本就不是,你们这是赤裸裸的欺骗,必须退款!”
洋小伙终于把话说到了点子上,还看了一眼旁边的中年人,这才是重点嘛。
店老板看了一眼身边的店员,店员扣扣搜搜的低下了头,目光有些呆滞。
本以为洋人好忽悠,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杨潞飞看向几人口中争执所说的瓷器,竟然又是一个青花人物故事大罐,看来“谷鬼子下山人物故事大罐”造成的轰动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。
不过他看到这个大罐发出的灵气非常浓郁,于是走过去,拿出手套戴上,上手观察起来。
“元青花女娲补天人物故事大罐!”识海提示竟然真的是元青花,这是杨潞飞遇到的第三个了。
“老板,您这个大罐子是多少钱卖出去的?”
杨潞飞看过之后,慢慢的取下手套,不露声色的问道。
“六十六万!”老板倒是个实在人,见杨潞飞问价,应该猜到了他的想法,接着说道:“小伙子,谢谢你的好意,我们会处理好这事!”
瓷器轩是古玩街上最大的古董瓷器行,而香江是个讲诚信的社会,各行各业对于自己的信誉都特别看重,瓷器轩亦是如此。
瓷器轩的老板叫姚琛,和韩得发他们韩家一样也是古玩世家,在这里经营古玩生意已经有三代。
他可不想因为自己店员的失误而废了瓷器轩的声誉。开始当他说出愿意收回瓷器,退回款项之后,跟在洋小伙旁边的中年人却不干了。
“不行,退回货款后,至少也要三倍的赔款!”
站在身旁的中年人在洋小伙耳边嘀咕了几句,站出来大声反对。
“你好,先生,请问这个瓷器是你自己买的吗?”
杨潞飞走上前去,用纯熟的英语问道。
“对,刚才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,对方骗我说是元青花!”
洋小伙还是很气愤,指着那个店员说。
杨潞飞把他拉到一边,才知道对方是个收藏爱好者,叫做大卫,这次来香江旅游,自然也到古玩街看看。
没想到在瓷器轩里就看上了这个青花大罐,店员看到他爱不释手,就开始忽悠起来。
而这个大罐本来就是真的,胎体、釉色、纹饰等方面都没有问题,但却有一个明显的破绽,那就是底款。
或许是大罐原来的主人也听说过元青花,尤其是“谷鬼子下山人物故事大罐”拍出了天价,就想当然的在大罐底部弄了一个“至正年制”的款识。
就是这个画蛇添足的举动,把好好的一件元青花珍品变成了赝品。
但是,这个洋小伙虽然有一定的了解,却也不过半桶水,听到店员一顿忽悠,也没想过价值过亿的元青花人家为何要卖他白菜价,就兴冲冲的买了下来。
买下后,想到自己捡了一个大漏,就带着这个青花大罐到附近的拍卖公司,对方一看底款就笑了,告知他是个赝品。
于是,他就拉着拍卖公司的鉴定师过来找后账了。
搞明白了前因后果,杨潞飞心里有了主意,这个送上门的大漏自然不能便宜了洋人。
至于那个后来人为加上去的款识,他是有办法清理干净的。
第22章 古玩街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